正在加载..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
...您会在购物车中找到更多产品。
总计€239.99
查看购物车
  • 期刊首页
  • 期刊简介
  • 论文科目
    • 心血管疾病
    • 内科
    • 耳鼻喉科
    • 妇科
    • 世界医疗
    • 护理体检
    • 中医
    • 儿科疾病
    • 医药
    • 医疗器械
    • 针灸
    • 传统医学
    • 外科
    • 脑病专科
    • 老年病预防
    • 骨伤科
  • 优质论文
  • 编委会
  • 医疗资讯
  • 联系我们
  1. 联系人及地址
  2. 电话Add:010-56258922、58537301 +852-30786629 ,13911876715
  3. 投稿邮箱 Mail: book768@163.com
  4.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121室
    地 址:香港新界火炭禾寮坑道18号联邦工业大厦6楼C7室

阅读更多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 > 正文

腮腺多形性腺瘤XX例临床分析

 
赵星
五四一总医院(中信运城医院) 口腔科 山西 闻喜 043800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多形腺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腮腺多形腺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S"形切口,而观察组则运用改良式手术,对两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1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复发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腮腺多形腺瘤患者改良式手术治疗可以预防疾病复发。
【关键词】改良式手术、腮腺多形腺瘤、临床效果
腮腺多形腺瘤作为涎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在全部腮腺肿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60%-70%左右,以腮部酸胀、耳后无痛性肿块等症状为主要表现,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当前在治疗腮腺多形腺瘤时,手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传统术式具有创伤大、恢复慢的缺点,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本文对改良式手术运用在腮腺多形腺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腮腺多形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程(3.2±1.5)年,年龄(50.3±10.4)岁,其中19例为女性、21例为男性,发病部位:18例为左侧、22例为右侧;观察组病程(3.3±1.6)年,年龄(50.5±10.6)岁,其中17例为女性、23例为男性,发病部位:19例为左侧、21例为右侧。两组的发病部位、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区别(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S"形切口,即对患者进行基础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后,选择腮腺耳后颌下区作为手术入路,按照常规方法,作一个"S"形切口,对面神经及各分支进行解剖,切除肿瘤、腮腺包膜以及腮腺浅叶后,彻底止血,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则行改良式手术,即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后,选择隐蔽的面部除皱切口,切除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的过程中,只需要对面神经部分分支进行解剖,而部分腮腺浅叶组织和腮腺导管可以保留。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涎瘘、暂时性面瘫以及Frgy’s综合征等,并且随访6-12个月,记录两组的复发情况。同时,运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8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同时,随访6-12个月,观察组1例复发,复发率为2.5%,而对照组4例复发,复发率为10%,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涎瘘 暂时性面瘫 Frgy’s综合征 发生率
对照组(n=40) 3(7.5) 0(0.0) 3(7.5) 6(15.0)
观察组(n=40) 1(2.5) 2(5.0) 0(0.0) 3(7.5)
X2值 11.653
P值 <0.05
2.2两组患者满意情况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n=40) 20(50.0) 12(30.0) 8(20.0) 32(80.0)
观察组(n=40) 30(75.0) 8(20.0) 2(5.0) 38(95.0)
X2值 10.535
P值 <0.05
3. 讨论
3.1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
腮腺多形腺瘤主要来源于唾液腺上皮,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混合瘤,大部分为单发,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是与男性相比,女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年轻女性[1]。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患者发病后,缺乏典型症状,没有明显痛感,触诊肿块质地较韧、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并且对于肿块较大的患者,其肿块突起,呈结节状[2]。
3.2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治疗
临床上在对腮腺多形性腺瘤进行治疗时,肿瘤及腺体摘除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是术后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Frey’s综合征、涎瘘以及面神经损伤等,所以预防并发症是治疗该病的一个重要环节[3]。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是先明确颈面干、颞面干以及面神经主干,再朝前对各个分支进行解剖,然后将部分腺体组织切除,不仅可以减轻机体创伤,还能保护重要神经,预防面神经损伤[4]。同时,腺导管破损和腺体残留是导致积液和涎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涎瘘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7.5%,并且无1例患者出现Frey’s综合征,提示改良术式能够对耳颞神经进行保护,预防术后并发症[5]。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改良式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洋.临床路径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实施效果评价的系统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05):50-51.

[2]王新宇.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09):662-664.

[3]梁军,荆少红,吴振婵,游云华.腮腺多形性腺瘤包膜特征与手术边界的确定[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11(06):477-481.

[4]李磊,李冉,刘江,杨国海,姚雅琳.Beclin 1和LC3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和意义[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05):585-588.

[5]周明,钱斌,翟晓东.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双期增强CT表现与鉴别[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09):1243-1246.




上一篇: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效果
下一篇:超声引导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穿刺活检围术期护理探讨

支持单位

  • 中华医学会
  • 中国中医养生协会
  • 中国医师协会
  • 中国女医师协会
  • 北京中科西苑医院
  • 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
  • 欧洲医疗器械工业协会

关于国际医疗杂志社

  • 刊名: 国际医疗International medical
  • 创刊年:2001年11月
  • 出版者:中国国际出版社
                  国际临床医学研究院
                  国际医疗杂志社
  • 出版地:中国
  • 国际刊号: ISSN 1680-2926
  • 中图发行刊号:611Y0002
  • 期数:月刊: 文种:中文、英文

联系人及地址

  • 电话 Tel:010-56258922、58537301 +852-30697886 ,13911876715
  • 投稿邮箱Mail: book768@163.com
  • 地 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121室
    地 址:香港九龙尖沙咀科学馆道14号新文华中心A座9楼917B室
法律
国际医疗杂志社